【快播报】独家对话潘杭苇:歌剧演员在中文版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中饰演小C是一种怎样的体验

来源 : 凯迪网 时间:2023-05-19 20:40:49

首演前4天,潘杭苇发现自己“阳了”。

作为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中文版第一组出场的卡司,女主角小C本就备受关注。临演出前生病,对于要在舞台上完成多个高音唱段的潘杭苇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“考验”,彼时的潘杭苇唯有立即休息调整,在距离登台还有一天的时候才终于转阴,前一天还在嘶哑着的嗓子甚至可以开口唱歌。于是,用仅剩的一天时间,她把状态调整到了可以上台的程度,尽管身体还有些虚弱,但却依旧高质量地完成了首演,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内心充盈的小C。“尽管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压力,但还是想着拼一把。还好扛过来了,并且在经历了后面几次演出之后,感觉自己的状态也在慢慢变好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视频加载中...

“得知面试通过的那一刻,估计整层楼都听得到我在爆哭”

潘杭苇说,《剧院魅影》是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剧,没有之一。在此之前,她在国内外看过很多版本的现场演出,还曾在伦敦西区的观众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“当时就是被演员的唱腔深深打动的,我看到了小C在抉择过程中内心的犹豫,也感动于Phantom为了爱放弃自我的成全。”

当得知有机会出演中文版小C,潘杭苇再一次开启刷剧模式,英文版、日语版、俄语版、德语版......她把所有能看的版本都找来做功课,试图总结和借鉴女主角小C的表演技巧,“我非常渴望这次机会,每一次面试都很认真地准备。导演会在面试时给出调整意见,并且要求我们当场重新演绎,比如那首《Think of Me》我就唱过三遍。”

在参与选角阶段,中间有半个月没有传来新的面试通知,潘杭苇坦言当时一度以为自己“没戏了”。在一轮一轮的选拔结束之后,潘杭苇在一个下午接到了剧组的电话,正式通知她出演小C。“我还记得自己当时坐在床上,当听到电话另一头跟我说‘恭喜你’的时候,忍不住狠狠地捶了一把被子。”接完剧组电话,潘杭苇在房间里嚎啕大哭,“我很珍惜这次机会,Christine也是我等待了很久的角色。很激动、很兴奋、也有些惶恐,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演得好。总之当时内心百感交集,所有的情感都融在眼泪中了,估计整层楼都能听到我的尖叫声。”

三位魅影:“阿云嘎是卷王,刘令飞是健身达人,何亮辰爱讲冷笑话”

剧中饰演魅影的三位演员都是音乐剧观众熟悉的面孔,但潘杭苇和他们却都是第一次合作。谈起对三位演员的印象,潘杭苇总结了三个关键词。

在工作上,嘎子哥是剧组的“卷王”,每一次排练他都是全情投入的,所以和他搭戏我自己也会很快进入状态。排练结束他还会留下来加班,看他都这么努力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于是每次我也会留下来再多对一会儿戏,再多熟悉一下舞台调度,也让自己内心对角色的情感和逻辑把控更饱满。在生活上,他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很亲切,我生病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关心我的身体状况,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善意和爱。

大强哥(刘令飞)一开始会给人一点距离感,他其实跟我一样也是有点社恐的人,要熟络起来才会发觉他的可爱。在排练厅他简直是个“健身达人”,经常做强度很大的HIIT,每次我跟着他做5分钟就得逃走,他还会不以为意:“刚开始这就走啦?”到舞台上,他就会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能量爆发,整个人都在发光。看着他作为魅影在台上蜷缩着哭泣的时候,我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更多的怜悯。作为对手演员,他是能带你迅速入戏的。

豆豆(何亮辰)画风就更清奇一些,作为男中音,他饰演的魅影在舞台上那么深沉,但在排练现场,他又会变成憨憨的“冷笑话达人”,经常抛出一些谐音梗,让氛围迅速降为冰点,是和舞台上的魅影反差最大的演员。他也是很努力的,我们这次都住在一个酒店,我去健身房练舞蹈的时候,也会碰到他在健身或者默戏,认真的人果然很有魅力。

6岁获得戏曲小梅花奖,开启了歌唱道路

说起自己的声乐之路,潘杭苇先分享了父母的一段爱情故事。“我爸爸在上大学时就很爱唱歌,当时他找了一个驻场演出的兼职,在兼职的过程中认识了我妈妈,他们俩就是这样因为音乐而结缘的。”

因为父母本身就很热爱艺术,潘杭苇很小就被送去少儿艺术团学习花鼓戏和声乐,6岁那年,潘杭苇和另一个小姑娘搭档表演《刘海砍樵》,获得了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,让父母看到了她的歌唱天赋。

我属于爱唱歌的小朋友,而且上台从不紧张。家人还跟我讲过,小时候我去外婆单位找她,可以从楼下一路唱着歌跑到办公室。有时候他们大人在开会,我就直接进门跟大家说:“你们想听我唱歌吗?我来给你们唱首歌吧!”

7岁的潘杭苇在表演花鼓戏《刘海砍樵》

因为父亲经常在家里放各种唱片和CD,潘杭苇也慢慢开始接触到了帕瓦罗蒂、玛丽亚·卡拉斯的作品,“尤其是卡拉斯的《蝴蝶夫人》,当时给我的震撼是很强烈的:原来声音还可以这么酷!就慢慢地对美声开始感兴趣。”于是,经过了多年的声乐熏陶和学习之后,高中时潘杭苇明确了专业方向,专攻美声,并以女高音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。

潘杭苇大学时期演出照

进入大学之后,潘杭苇发现,在这样一座学术性极强的音乐殿堂,自己的实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“当时我的优势在于表演状态和音色,但在高音上,其实一直是有技术瓶颈没有攻克的,音域只能唱到g或者a,HighC是碰都不敢碰的。看着身边的女高音们唱高音都很方便,我自己压力很大。”

恩师赵登营教授(左)帮助潘杭苇突破了高音瓶颈

后来,潘杭苇在本科阶段用了整整四年时间,寻找技巧来突破自己在高音上的障碍,直到大四那年,才在舞台上唱出第一个High C,“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,这个进步是很慢的。但克服了这个瓶颈之后,后面就会越来越好。”如今的她,已经成为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名抒情花腔女高音。

潘杭苇大学时期演出照

音乐剧舞台上的歌剧演员,还是B站Up主

在声乐的求学之路上,潘杭苇坦言自己并非一帆风顺,而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,她选择在B站上用自媒体的方式分享和记录。

她的同名账号目前已经积累了近7万粉丝,视频内容以声乐教学和高音翻唱为主。其中,和女高音歌唱家郭森在2021年B站《最美的夜》跨年晚会一起合作的跨界舞台《热爱105度的你》收获了379万的播放量,深受网友喜爱。

我做B站的一个很大的目的,就是想帮助曾经也和我一样陷入瓶颈状态的声乐求学者,和他们分享经验,探讨如何调整心态。有些网友会在我的账号下面打卡,还会反馈留言说“连续打卡300天,气息真的变稳了”、“看了你的视频很受启发”,我就觉得很开心。

对于歌剧专业出身的潘杭苇来说,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,就是向大众普及歌剧这门相对小众的艺术。不管是在《最美的夜》用美声演绎网红歌曲《热爱105度的你》还是录制视频翻唱《孤勇者》,她都在用更新奇的方式向大众传达美声的魅力。

歌剧大部分都是用意大利语、德语、法语在歌唱,首先语言上就有一个壁垒;其次它也是很多年积淀下来的一个艺术产物,整个剧情的走向也好、音乐的逻辑也好,都比较庞大、冗长一些,有的歌剧甚至要唱4、5个小时,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,它确实需要更多人用更多时间来了解其中的魅力。

在这一次尝试了音乐剧并收获了观众认可之后,潘杭苇也看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。在她看来,在音乐剧舞台上表演与她的歌剧演员身份并不冲突。“音乐剧和歌剧你要让我选择,我肯定都选,甚至希望还可以选择更多。学习声乐、歌剧、音乐剧,其实都是让你拥有控制声音的能力,有了这个基础,就可以不必局限于某一个单一领域。未来,我也很愿意在音乐上尝试更多的跨界融合。”

X 关闭

  • 热门推荐

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

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

版权所有 北方休闲网所有